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

殘忍建築習俗 埋童「打生樁」鎮邪!!


「打生樁」是何種建築習俗?殘忍的方法又是什麼?維基百科有以下的說明,打生樁是東亞民間在建築前的習俗,它是在建築工程動工前,把一、兩名兒童活埋生葬 在工地內,用作鎮邪,防止邪靈阻撓工程進行,以減少工地意外,或讓建築物倒塌。日本則稱之為「人柱」,就是在建築時將人活埋入支撐全座建築物的主力樑柱 內。

     「打生樁」從那個時代開始無可考,相傳秦朝在建造萬里長城時,被強制徵召的工人,在某工程完工後都被活埋在牆腳之下,目的是令他們的靈魂和長城合為一體,保護長城永不倒下,不過「效果」卻沒有預期來的好。


      有人便想出以童男童女各一對,把他們生葬於那塊土地上。或許是有了效果,從此就有了「打生樁」的恐怖習俗。這習俗也用於建橋工程,古時在建橋前,要先活捉 一對童男童女,把男童活埋在橋頭的橋墩內,而女童則生葬在橋尾的橋墩中,當橋建成後,他們就會成為了該橋的守護神。

      香港大潭水塘於1883年施工期間,居民非常反對,理由除了開山劈石會破壞風水外,更因為在施工期間,有數名居住在附近的小童無故失蹤。當時居民便懷疑, 失蹤的小童成了「生樁」,被生葬在水塘的輸水隧道內。傳聞很多家長害怕子女成為下一個犧牲品,而不敢讓他們外出及上學。

      2006年4月,香港公主道一個水管工程的工地,曾發現至少七副屬於兒童的骸骨,有傳就是昔日的「生樁」,不過現場早年為墳場及亂葬崗,警方不排除死者在 當時被埋下。負責駕駛挖泥機的「貓哥」表示,挖到該地段,他與另外的工人突然身體不舒服,發現骸骨後,才知地下埋有死人。
香港法醫官檢視一個幼童頭骨檢查


     香港《太陽報》報導,早年的香港建造業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,在打下「第一樁」前,先要擇個吉日吉時,將一個小童活埋在工地上的一個吉位內。之後才請法師舉 行動土拜祭儀式,打下這第一樁,而這樁就會打在那個小孩的身體上,相傳這樣能確保日後工地平安及工程進度順利。

      據說,現今香港的建造業仍會做打第一樁前的儀式,它們會以生雞代替小孩,或以雞血灑在建築工地四角,以作取代。

      據傳,早年在大陸建成的一些跨江大橋,由於是在風高浪急的環境下建造,過程非常險峻,因此每一條橋墩內都活埋了一個小童。香港一些二戰前的建築,也流傳著「打生樁」的傳說,在1930到1940年代,家長會以「打生樁」一詞來恫嚇不聽話的兒童。

      在香港,有人會稱呼小朋友為「塞豆窿」,但卻不知這名詞的由來。其實塞豆窿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儀式,其概念和打生樁不謀而合。傳說古時在洪水為患的地方,防洪的堤壩經常氾濫,便會把一些小孩放進堤壩內的排水口內,人們相信以這個方法便能退除洪水。

這「塞」有阻塞意思,「豆窿」則是魚塘的去水口。以前生活艱苦,很多嬰孩經常夭折,再加上重男輕女的因素,那些嬰屍不會覓地埋葬,而是被丟到魚塘當成「魚 糧」,當人要洩水捉魚時,就會發現去水口淤塞住,那些淤塞的物體就是「塞豆窿」,罵人「塞豆窿」即是詛咒人「養不大」或是會夭折。

節錄:李碧華《彩帶橋》
大人們把他的嘴巴撬開,插入一個金屬漏斗,合力把水泥混凝土舀進去。一邊臼,一邊自喉頭順勢往肚下方捋去.....
不停地灌水泥,不停地讓水泥積聚體內,逐漸與燒鵝髀一起凝固。健仔──終於──生生變成一根樁柱。




  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※歡迎多加留言交流,但禁止垃圾留言及廣告留言。
※留言時可以使用部份HTML標記,例如 < b>, < i>, < a>。
※留言內容請保持理性,切勿發表不實言論,或是作人身攻擊、毀謗。若涉及相關法律責任,由留言者自負。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